您所在位置:首页 >> 市民心声 >> 正文


查处故意伤害案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日期:2018-01-11]    来源:明山分局高峪派出所   作者:王明军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的动机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双方当事人因矛盾、纠纷、积怨引发的斗殴而导致伤害。一旦处理失当,极易引发当事人上访,影响警民关系,损坏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因此为有效减少信访,切实做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在查处伤害案中就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一、正确区分伤害案件的分类、立案标准及受理机关

伤害案按侵害人主观心理状态,可以分为故意伤害、过失伤害。按照伤害后果即伤害程度,可分为轻微伤害、轻伤害、重伤害、伤害致死四种。其中伤害后果是区分不同伤害案件的基本标准,也是适用法律及决定法律责任、处罚幅度的主要依据。

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案(轻伤),同时规定可以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故意伤害案件均应当由公安机关受理。只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故意伤害(轻伤)可以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注意故意伤害案件的查处难点

由于伤害案件大多数是由于双方因矛盾、纠纷、积怨引发的斗殴而导致的伤害。斗殴的双方及发案时的见证人大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医院本身需要创收、盈利,导致取证工作中存在许多难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公安机关警的调查取证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有的甚至知情不报。有些证人本身就与斗殴的一方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存在怕得罪人的心理,思想有顾虑,不敢作证或有意在证词中对主要部分含糊不清。违法者为了减轻、逃避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意回避问题不讲真实情况。受伤一方为了能惩处违法一方的行为夸大其词。有的双方多人参与的打架斗殴案件,受伤一方有意把主要致伤人说成是对方家中的主要人员,希望公安机关能处罚对方家庭的主要人员。如在两个家庭近十人参与的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中,甲方一人被乙方的数名未成年男子当场用锄头打死,甲方为使乙方一名在某中学教书的女子受到惩罚,故意将用锄头打人的说成是女教师。

二是查清用于治疗伤病的费用较难。部分受害人存在小伤大养,小病大治,不应住院的住院治疗,病情痊愈该出院的仍不愿出院。有的受害人入院后进行多项高价检查,乱用高价药,乱开非治疗药,有的还借受伤治疗之机医治其原有的疾病。造成受伤者的医疗费用高。在受理的案件中,有的仅是被打一拳,形成表面红肿,就住院治疗,用去医疗费4千余元。曾有一例轻微伤害案件,医疗费用高达1万余元。经到医院调查,受伤者的病历、处方,其绝大部分用药是治疗糖尿病及大量的高档抗菌消炎类药。

三是双方矛盾尖锐,互不相让,赔偿费用难予调解。伤害案件中大多数受害一方要求过高,得理不饶人,伤害一方不愿进行赔偿。有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反正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对受害人根本不愿意进行经济赔偿,有的是伤害一方本身生活困难,没有能力赔偿医疗费用。

四是少数伤害案件责任难定。特别是多人参与的伤害案件,互有责任。互有伤情,重伤、轻伤、轻微伤互相交叉,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互不服气。部分伤害案件查证清楚的难度较大,个别故意伤害案件甚至根本无法查证清楚具体的致伤行为人。

三、认真做好故意伤害案件的先期处置和调查工作

(一)在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抢救受伤人员,对发案现场进行勘查,提取固定痕迹物证,并进行现场调查访问,获取违法犯罪的线索,查找现场目击证人,全面了解情况。

及时询问受伤人员,问明受伤的全过程及受伤害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活体检验及拍照。对现场目击证人和受伤人员提供的犯罪嫌疑人或违法人员进行讯问,对确实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采取强制措施。

在做好取证工作的同时,可以简单向当事双方介绍办案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争取得到支持和理解,避免当事双方因不满警方的前期处置措施立即进行上访。

(二)调查故意伤害案件按如下要求进行。

一是故意伤害案件起因的证据,包括受害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宿怨,伤害行为发生时双方存在的矛盾,引起伤害行为的直接诱因,伤害行为是偶然突发的,还是有预谋、有准备的;二是有关伤害后果情况的证据,即法医鉴定结论;三是证明伤害手段及方法的证据;四是证明违法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的证据;五是医疗机构方面的病情证明;六是证人证言。收集审查证据时应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充分性、一致性。所有应当作证和可以作证的人要尽量全部收集,关键性情节应要求不同的证人重复陈述,证人证言要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印证,并与全案的证据相互印证;七是对提取的物证进行辨认、鉴定,不能因有口供就嫌麻烦,不做此项工作。

只有全面仔细收取故意伤害案件的各方面的证据,才能在伤害鉴定结论作出后,依照法律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本文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平山分局 | 明山分局 | 溪湖分局| 南芬分局 | 本溪县局 | 桓仁县局 | 本溪警方博客
设计维护:本溪市公安局网站管理处  联系电话:024-42833684
辽ICP备14008047号
技术支持:深圳市神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