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时节,秋山如画,枫叶正红。
秋叶着露的清晨,你能看见一个有着甜美的笑靥女警,在远乡扶老助残采集户籍信息;寒气袭人的傍晚,你能看见一个气质朴实的警花,在乡间走村入户办理身份证件,夕阳下的步履格外的坚定。
她,叫孙爱迪,今年29岁,系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办证大厅负责身份证办理工作的一名普通的党员民警,在“十九大”安保工作中,她和他的姐妹集中时间下乡办证,倾注爱心,献给偏远山乡里的孤老病残。
桓仁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有许多乡镇干部反映本村偏远山区的老人、精神病患者和身有残疾的群众,至今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极大地影响了这些亟需帮扶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得知这一情况后,桓仁县公安局党委十分重视,责成治安部门积极与各乡镇村干部协调,详细了解各乡镇需办理证件人员数量、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实际困难等情况,集中组织入户上门办理。
“巾帼岗位标兵”女警孙爱迪主动请缨,带领辅警修特等同志组成下乡办证小组,亲自规划路线,安排入户办证事宜。
孙爱迪拿到需要入户80多人的名单后,她了解到这些人员分布在桓仁县十一个乡镇,几十个村部,大多都比较偏远,有的还深山里。要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到几十个村部挨家入户办理,难度可想而知。
记得又一次,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孙爱迪带着办证小组到了雅河乡荒甸村。在这里有一位老人深深地感动了她。老人的儿子,30多岁,是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孙爱迪一组小心翼翼地跟随老人走进他的家,那时他正在吃午饭,老人把他带进里屋,孙爱迪笑容满面的看着他说,别害怕,我们是来帮你照相办身份证的,政府好给你办健康卡,就在说话的间隙,负责照相的同志,迅速的抓拍采集了照片。老人感激地说,这些年,就愁儿子没有身份证,办什么也办不了,虽然在辖区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儿子这些年病情好转,但老人也敢把儿子领出去。谢谢你们警察是好人呐,这次算帮了大忙了......
记得有一次,那时在晨曦初露的清晨,孙爱迪和下乡办证小组来到二棚甸子村,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长期患病在床,民警们赶到其家中询问家人得知,老人近日发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于是,孙爱迪和同志们商议等到在二棚甸子镇办理完另外七户老人身份证件手续之后,再返回县城办理。在医院的病床前,孙爱迪向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的家属十分感动,积极配合采集相片信息,孙爱迪帮助老人拿着输液的吊瓶,灿烂的笑容感染了病房的每一个人。
记得还有一次,孙爱迪和下乡办证小组的同志来到北甸子乡,为一个18岁的痴傻男孩儿办理身份证。男孩儿是很严重的脑瘫患者,完全没有沟通能力,见到男孩儿时,他坐在院子里,为了能够顺利的采集信息,孙爱迪就拿出水果,和男孩聊天,民警们采集了一张男孩儿的照片。看见民警们帮助儿子办理证件,男孩父亲激动的说:“感谢政府的帮扶,感谢警察、感谢党......
连续数日,下乡办证小组每天白天下乡入户,深入乡镇办理证件,晚上加班做临时证建立档案,及时将当天采集信息上报市局。孙爱迪带领办证小组民警,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每天坚持走三个乡镇,几百公里的路,仅四天半的时间,就完成全部80多名人员的采集工作。
下乡后,孙爱迪还像往常一样回到了户籍岗位,前不久,一面绣有“热情周到 服务一流”的锦旗送到了户籍大厅。
孙爱迪说,自打她成为一名身份证民警,总共办理了18000多个身份证,只有这一次下乡入户为这80位特殊群众办理身份证才让她觉得自己是真的给老百姓办了大事儿,这面锦旗是村民对警察最好的褒奖,再苦再累也值得!
“伊人尽惠质,女史皆兰心”。已逝的全省“模范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李秋实说过“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这样的话。沿着秋实精神的足迹,在那一抹藏蓝的背后,孙爱迪的那一颗竭力爱民女儿心,在“十九大”安保的警营中,荡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独特气质,开茁出桓仁女警“不爱红妆爱警装”的铿锵风采。